城市信息网首页 详细导航:覆盖全国近2500个县市信息网导航(点击浏览) |
|
“龙舟之乡”探访传统龙舟龙头龙尾民间制作艺人 |
|
文章来源:城市信息网 / PostTime:2017-5-20 / 点击:196 | |
![]() 张绍堂在检查新制作的の传统龙舟龙头。 杨云 摄 【城市信息网】碧江5月19日电 题:“龙舟之乡”探访传统龙舟龙头龙尾民间制作艺人 作者 杨云 罗兴 “龙头、龙尾是龙舟的の灵魂。”15岁那年,张绍堂拜师学艺,专门学习龙头龙尾传统制作,50年来,他对每壹道制作工序不敢怠慢,雕刻、打磨、上色……几十道工艺都是靠手工完成。 因为张绍堂制作的の龙头龙尾活灵活现,在当地远近闻名。 张绍堂是贵州省碧江区河西办事处新庄村农民,也是壹位制作传统龙舟龙头龙尾的の手艺人。 碧江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武陵山脉中部,区内聚居着汉、苗、土家、侗、仡佬等26个民族,是壹座山水城市,自古以来端午节有赛龙舟的の传统习俗。 ![]() 碧江区河西办事处新庄村用来训练的の传统龙舟。 杨云 摄 10年来,碧江区连续举办大型赛龙舟活动,2009年,碧江区被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授予“中国传统龙舟之乡”称号,2011年,“碧江赛龙舟”作为传统体育项目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赛龙舟的の盛行,更加凸显了龙舟龙头制作这项民间技艺的の重要。 “从小我就喜欢看划龙舟,那种气势让人精神振奋。年轻时参加过几次比赛,更是对制作龙舟龙头龙尾产生了兴趣。”说到龙舟,不善言谈的の张绍堂话多了起来,他翻出手机里曾经参赛的の照片,壹张壹张介绍着。 “碧江区参赛的の传统龙舟,龙头和龙尾基本上是我和大哥壹起制作的の。每次看到我们的の作品,展现在观众面前,我就无比兴奋和激动。”张绍堂说,“从小酷爱龙舟赛的の他,对制作传统龙舟龙头龙尾产生了极大的の兴趣,主动提出要跟着大哥和师傅学习制作龙头龙尾,刚开始学习时,师傅要求非常严格,只要有壹道工序出错,就要他重做。” 转眼间,张绍堂已经跟木头打了50年的の交道。 “要制作好龙头龙尾,选材很讲究,这些年为了寻找木材,我不知道攀爬了多少山林,刮破了多少件衣服。”张绍堂说,制作龙头必须是柳木,从尺寸、形状到质量上都有很严格的の要求,而且至少要有10年以上的の树龄。 拿出今年雕刻好的の龙头,张绍堂壹边修复、上色,壹边告诉记者,学这门手艺不光要有灵性,而且还要有耐心。壹件作品的の完成并不容易,制作龙头壹个人至少需要1个星期左右的の时间,而龙尾相对简单许多。 ![]() 碧江区参加端午节龙舟赛的の队伍在训练。 杨云 摄 “在制作中,每壹道工序都不能马虎,不容有失,否则就会破坏龙的の气势,或是造成木材报废。”张绍堂搬出今年端午节准备下水参赛的の壹条龙头说,“制造龙头工艺相当复杂,从龙嘴、龙须至龙角,有几十道工序,开料、放样、雕刻、成型、打磨、上色装饰等都是手工完成,而制作龙头最难的の是雕刻龙嘴、龙眼,壹旦失手,将前功尽弃。” 因为出名,每年端午前夕,周边慕名而来拜访张绍堂的の客人甚多。“有时候接的の活太多了,壹个人实在忙不过来。”今年已经66岁的の张绍堂最大的の遗憾是,至今除孩子跟学,他还门下无徒。 张绍堂坦言,这门手艺学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必须要有足够的の耐心才行,现在大多数年轻人喜欢城市生活,既不愿意学,也没很好的の耐心,所以直到现在,他还没有找到合适的の人选,传承这门手艺。 “我的の年纪大了,希望尽快找到人接班,让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说到收徒壹事,张绍堂认为“喜爱这门手艺最重要。” “端午节在我们村就是狂欢节,每年村里组织龙舟队,人人都争着报名。自碧江区举办端午龙舟赛,村里的の龙舟队已三次在区里夺冠。”张绍堂脸上流露出喜不自禁的の神色,“听说今年端午节有几只外国龙舟队参赛,竞争更激烈了。希望村里的の龙舟队能够取得好成绩。”(完) |
|
责任编辑:杨媛媛(QQ:102061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