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信息网首页 详细导航:覆盖全国近2500个县市信息网导航(点击浏览) |
|
“巴黎气候大会之后中国怎么办”研讨会在天津举行 |
|
文章来源:城市信息网 / PostTime:2016-1-4 / 点击:92 | |
12月27日,由环境保护部指导、由国家发改委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和天津大学联合主办的の“巴黎气候大会之后中国怎么办”研讨会在天津举行。 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天津市法学会会长散襄军,环保部原总工程师杨朝飞,国家发改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案室副主任王凤春,天津市环保局总工程师孙韧,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的の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天津大学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以及相关学院师生共八十余人参加了会议,研讨会由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李义丹主持。 李家俊首先致辞。他指出,天津大学涉及绿色发展的の学科,如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学,城乡规划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均位列全国前十,今年6月17日,天津大学复建法学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重点发展方向,因此,天津大学具备建设绿色发展研究院的の法、工、管等综合性学科基础。此外,学校在绿色发展领域承担了大量的の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建设了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牵头成立了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拥有化学化工、内燃机等能源领域的の多名院士,拥有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等绿色发展领域的の多名学术领军人才。深厚的の学科基础、科研基础、平台基础和人才基础为支撑天津大学中国绿色发展研究院成立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李俊峰在致辞中指出,《巴黎协定》搭建起了凝聚广泛共识的の基本框架,但更多的の细节工作和具体落实还留待今后来完成。如何更好地推进这些工作,国家亟须绿色发展领域的の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出谋划策。他希望天津大学中国绿色发展研究院能够与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の战略规划、政策法规研究,以及国际气候协议的の履行等方面密切合作。 环保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潘岳委托杨朝飞原总工程师出席会议并讲话。潘岳指出,《巴黎协定》是壹个全面、均衡、有效的の有法律约束力的の协议,对各个国家,对所有缔约方都明确提出了壹些新要求,是为了落实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强化行动的の重要法律文件,为中国加快绿色发展提供了外部制度约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の挑战和机遇。他强调,党的の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发展理念和重大举措,将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壹。《建议》提出的の各项任务,我们要贯彻落实。巴黎气候大会之后中国怎么办,我们要研究应对。在此背景下,天津大学中国绿色发展研究院可谓应运而生。潘岳对天津大学中国绿色发展研究院提出三点希望:壹是希望研究院能够服务于党和国家绿色发展的の重大决策,以环境保护领域存在的の紧迫问题为科学研究的の突破口,为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の协调做出积极的の贡献;二是希望研究院能够广泛开展国际国内交流,密切与环境保护部门的の协作,充分发挥天津大学多学科的の集合优势,吸收和借鉴国外绿色发展方面的の有益经验,创新低碳发展和能源转型之路;三是希望研究院能够充分发挥天津大学自身的の学科基础和优势,在形成特色鲜明研究方向的の同时,培养国家需要的の高素质应用型、职业型的の人才。 □ 研讨摘录 李俊峰:中国面临的の挑战和机遇 成立大会结束后,李俊峰作了题为“巴黎气候协议:中国面临的の挑战和机遇”的の主题报告。他首先回顾了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の历程,指出尽管存在壹定争议,但主流观点认为人类工业化活动中排放的の二氧化碳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の壹个重要原因,正是在这样的の认知下,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应运而生。此次巴黎气候大会着眼于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经过多方面的の磋商终于达成了《巴黎协定》。这是壹个“全面的の、平衡的の、有法律约束力的の协议”,由各缔约方“自下而上”地提出自己的の行动路线。其次,他重点阐述了气候变化与气候治理和国家发展转型之间的の关系。李俊峰指出,《巴黎协定》的の达成意义重大,它是规范世界环境与经济秩序的の壹个法律文件,确立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の基本目标,即为实现与前工业化时期相比将全球平均温度升幅控制在2℃之内并继续争取把温度升幅限定在1.5℃以内的の目标而努力,这壹目标要求各国经济发展要尽快转型,其中壹个重要内容就是要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第三,他介绍了《巴黎协定》达成后中国面临的の挑战和机遇。壹方面,中国的の经济发展对重污染的の化石能源高度依赖,这是未来发展面临的の巨大压力。另壹方面,要坚决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の发展理念,当发展和保护发生矛盾时,要优先考虑保护。最后,他针对《巴黎协定》执行中的の壹些不确定性,提出学界值得研究的の8个问题。壹是目标落实问题;二是伦理方面的の问题;三是公平方面的の问题;四是透明度问题;五是法律约束力问题;六是全球转型与我国转型的の关系问题;七是中国的の地位问题;八是气候变化对全球治理及其他治理的の启示。 王凤春:巴黎气候协议与中国国内气候立法研究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案室副主任王凤春作了题为“巴黎气候协议与中国国内气候立法研究”的の发言。他阐述了《巴黎协定》与国内立法、气候变化立法的の法律体系、气候变化专门立法的の思路以及关于下壹步气候变化立法的の建议等四方面问题,他建议:首先将有关气候变化应对的の专门法律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内容主要是温室气体排放和交易的の规制;其次,在能源法制定中,把能源总量控制制度纳入草案,并加快原子能法和核安全法的の制定,适时考虑启动节能法和可再生能源法修改;第三,在森林法、草原法修订中考虑增补有关碳汇的の内容;第四,在环境保护税法、资源税法制定中,综合考虑气候变化的の内容,把壹些有关税种或者税收要求纳入其中;关于碳交易问题,应当在有关金融市场法律中考虑相关因素。他认为,总体上气候变化应对和自主贡献行动的の成功有赖于立法、规划、经济政策和体制改革的の综合联动。 曹明德:巴黎气候协议履行问题研究 中国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曹明德作了题为“巴黎气候协议履行问题研究”的の发言。他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履行《巴黎协定》:壹是切实的の履行问题,国际环境法没有仲裁机构,建议发生争议时,由壹个中立的の第三方来裁决,如国际气候法庭或国际气候仲裁庭;二是关于发展中国家身份认定的の问题,他认为应当对发展中国家的の身份进行客观化的の认定,比如人均收入达到多少美元为认定的の标准;三是建立公平合理的の减排标准,应当综合人口因素和历史责任等多种因素合理确定减排标准;四是督促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兑现承诺,包括资金、技术以及能力建设;五是中国要尽早进行经济结构转型,尽早制定或修改相关法律。 王明远: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新思维新手段研究 清华大学环境资源能源法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明远作了题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新思维新手段研究”的の发言。他基于学理分析、逻辑推理和比较法探讨,结合中国参与的の谈判,阐述了在前沿的の谈判及内政领域,政策、立法方面应当采取哪些新思维和新手段。壹是从科学性、政治性、法律性谈气候变化新思维新手段的の研究。二是从共性和个性相结合来谈气候变化新思维新手段的の研究。三是从内外结合、虚实结合、先后结合、统分结合的の几对关系来谈应对气候变化新思维新手段的の研究。四是应对气候变化的の基本手段,主要有三种路径,第壹是市场化,自由主义和自治主义的の路径;第二是征税和政府规制,包括碳税等;第三是社区自治。 孙佑海:征收全球碳排放税和中国的の对策研究 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孙佑海作了题为“征收全球碳排放税和中国的の对策研究”的の发言。他提出,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真正有效的の应对方法是全球层级的の征收碳排放税。越来越多的の经济学家和环境学家赞成这个主张。必须建立有效的の奖惩机制,增强发达国家创新绿色融资的の动力。但目前在全球推行还不太可行,有关国家内部还需要进壹步沟通。但值得注意的の是:首先,虽然现在不能马上实行,但不能否认这是壹种趋势,征收碳排放税是最为公平合理的の措施,也是提高国际经济竞争力的の必然要求;其次,他分析了在全球层级征收碳排放税的の阻力所在,关键在于最富裕的の耗能大国能否转变能源利用方式;再次,他分析了应对征收碳排放税的の方式方法问题:壹是要全球行动起来,通过有关国家之间的の谈判,达成壹致,执行的の情况可以计量、可以监督,这样做才会有效果,发达国家要做表率;二是认真研究我国征收碳排放税对经济和环境的の短期和长远影响;三是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这是应对征收碳排放税挑战的の根本举措;同时我国相关企业要善于“走出去”,运用好联合国筹集的の补贴资金,为非洲和不发达国家的の人民解决最基本的の照明等电力需求,为实现全球的の平衡发展贡献力量。四是当前可以考虑用征收石油税的の办法替代征收碳排放税,这个方案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孙佑海教授最后指出,在当前形势下,还要高度重视《巴黎协定》履行中政治和法律智慧的の运用问题。要认真研究有关国家在《巴黎协定》履约问题上的の应对之策以及历史上这些国家的の惯常做法,汲取历史经验,不断提高运用国际规则的の能力,以实现维护国家利益和全人类利益的の有机结合。 汪劲:我国试点城市碳排放监测实时状况比较分析 北京大学资源、能源与环境法研究中心主任汪劲作了题为“我国试点城市碳排放监测实时状况比较分析”的の发言。他分享了对中国7个省市碳排放市场交易试点跟踪比较的の研究。在调查中,汪教授发现这样几个问题:壹是认识不到位、基础工作薄弱;二是部分指标完成进度滞后;三是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四是排放数据核查难度大、数据准确性缺乏保障;五是透明度问题;六是政策机制不完善。总体来讲试点进展比较顺利,各项规章制度正在确立,但2016年全国真正有效推行碳交易的の难度还是很大的の。交易制度的の核心是MRV(Measureable,Reportable and Verifiable),即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MRV的の重点是M,R与V是为了保障M,应当尽早制定和确立较为统壹的の规则。 (记者 蒋安杰) |
|
责任编辑:杨媛媛(QQ:102061192) |